为什么要读历史

从炎黄算起我国有五千年历史,从考古和古籍的相互印证情况来看我国有不少于三千年的信史。历史类书籍经常能畅销,好像历史成了中国人的信仰。我想谈一个大家可能都觉得似乎理所当然,但细想又很难回答的问题,为什么我们要读历史呢?

古人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。李世民说以史为镜,《资治通鉴》的英文名是《Comprehensive Mirror in Aid of Governance》,执政手段的多面镜。大家总觉得,日光底下无新鲜事。现在发生的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,甚至发生过很多遍,未来的趋势在历史上也有迹可循。仿佛只要很好地了解了过去,我们也能很好地预测未来。尤其是中华文明号称五千年从未断绝之文明,如此庞大的数据库,一定很有参考性。如果加上西方古希腊以来的历史,就更加庞大了。这应该是大家读历史的原因。

可是现实常常令人失望,不论我们如何研究一支股票的过往曲线,我们也无法预测它的未来曲线。《明朝那些事儿》作者当年明月谈到,人是做不到以史为鉴的,否则那就是超越历史的人。民国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民国时连载过三国系列的历史评注,后世编为《吕思勉说三国》,书中吕先生观点精辟,分析入理。可是他在他的《上下五千年》中当代史部分却错误百出,对民国的当时现状缺乏客观认识,甚至认为淞沪会战胜利“当属我军”。我曾经也认同以史为镜,认为历史的必然性就是河道,历史的偶然性只是其中自认为自由奔腾的浪花。《未来简史》的作者赫拉利却说,历史的必然性是一个足球操场,历史的偶然性是足球场上跑来跑去的运动员。有趣的是,吕思勉先生也是不认同以史为鉴的,“西人东进之时,我们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,可是结果却怎样了呢?”

既然如此,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历史呢?赫拉利说读历史是为了摆脱历史的桎梏。知道了历史的来路,知道了为什么世界是今天这个样子,也能知道世界其实不是非得是今天这个样子。他举了草坪的例子。草地曾是欧洲贵族炫耀自己财富的方式,没有钱没有闲的人是无法打理好一片草地的,而有闲有钱恰恰是贵族的标志,有闲有钱的程度也彰显贵族的等级。慢慢地普通人也开始想打理一片草原,但是苦于时间经历有限,只有少部分人能炫耀自己。一直到除草机发明,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才家家户户有草坪,有 bbq。今天我们看到足球是在草坪上进行的,博物馆,旧城堡旁边,公园里有很漂亮的草坪,我们可以知道,历史不一定非得是这样。若奥匈皇储不那么巧合地遇刺一战未必会爆发。若日本不侵华天下初定的蒋家民国未必会倾覆。

读历史读得足够多,看看当下的许多事情也见怪不怪了,这样一来便能获得内心的平静。

@2021-03-19 21:25